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甲辰年 三月廿八

福安一中校刊第2期丨《灵谷文苑》电子版(2022年4月)

来源: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22-04-28 00:00 浏览次数:295次

A01 《灵谷文苑》2022年4月刊封面(第2期).jpg


目  录


▶ 筑梦扆山
忆初进中学    
张炯(1947届初中校友)

▶ 教育随笔

参赛琐记    郑坛建


▶ 散文雅舍
闽东先烈祭    缪恒宾

▶ 诗歌回廊
问月    李同
风从哪里来    高一(8)班 刘淑杭

▶ 古风雅韵
时令词两首    陈曼山
临江仙·除夜思三国    张林华

▶ 习作天地
我战胜了迷茫    初一(9)班 谢羽萱
以奋斗之躯书青春之芳华    
高一(9)班 雷宇星
伴风    高二(9)班 叶梓桓
“众”人“奋”楫,时“和”岁丰    
高三(20)班 黄洁

▶ 五育通感
啊,溪北洋    
摄影/肖春辉  配诗/张志强
雕塑: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李耿


A02 《灵谷文苑》编辑部成员.jpg




筑梦扆山

忆初进中学


张  炯

01-1 张炯.jpg


我是在抗日战争末期进了省立三都中学,也是今日福安一中的前身。

那时这所中学直属于省教育厅管,是闽东北七个县的“最高学府”。可见旧社会教育的落后和三都中学的重要。它原在三都湾的岛上,因日寇占领了三都岛,学校迁到福安城郊的坂中村。在村边盖了几间平房当教室,把村中一个庙,两所祠堂都变成学校的一部分。学校附近有田野,还有大片森林,长满灌木丛和高耸的松树。树林外,流淌着碧水盈盈的富春溪。

我开始上初中一年级时,寄住在表姨妈家。她丈夫是这个中学的教员,叫姜慕先,国学根底深厚,长着一个红糟鼻子,教高中语文。那时教员都租住村民的房子。他们家有四个男孩,两个比我略大,两个比我小,全家住两间房子。本来有四个孩子,加上我就五个了,只好在房里并排铺了几张门板,作为我们的“集体宿舍”。一个学期后,我才住到设在一座祠堂改装的学生集体宿舍去。这个学校,虽然抗战时很简陋,但老师水平却很高。当过大学教授的郭虚中先生那时也住在村子里教高中。

一次上课时,我从教室窗口忽然看到街上走过一排队伍,是国民党的士兵押着一大串被他们抓来的壮丁,那些壮丁非常让人可怜,他们不但衣裳破烂,像叫化子一样,而且手臂都被一根铁线串着,步履蹒跚,仔细一看,那铁线居然穿过手臂的肉里,非常残忍!这景象让我终生难忘!感到当时政府的可恶和黑暗!

那时学生的生活,自然很困苦。在集体食堂吃饭,也没有什么菜,集体宿舍孳生很多虱子。那时我妈妈住在城里,有一次我回家,妈妈把我的毛线衣脱下来,毛线衣的每个孔里几乎都有一个虱子。妈妈只好烧一锅水,把毛衣放进锅里烧沸,把我头发也剃光了,这样来治虱子。在祠堂里住,我还得了一种流行病,就是疥疮,身上长了很多疹疱,又痛又痒,还流脓水。因为长疥疮,学生集体宿舍不让我住了。学校有个老师,是我爸爸的朋友,叫张文衡,福鼎人,让我住在他租的农家房里,放张小床让我睡。常常我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批改作业。当时,我身上的疥疮痒得不得了,挠得血淋淋的。后来,用硫磺膏涂了很久才治好。

升到初中二年级时,我妈妈被这所学校聘为图书馆管理员,我就和妈妈住在校图书馆里。图书馆原是一座庙宇,楼下前堂变成学校的礼堂,后堂改建成女生宿舍。楼上则被改建为图书馆的藏书楼。一下课,我就钻到藏书楼看书。那一阵我读了许多课外书,有历史,也有地理的书,我特别迷上了看小说,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小五义》《七剑十三侠》等。这些书多有结拜兄弟,相互帮助,讲究“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无形中给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影响——讨厌富豪,同情穷苦人!由于课余时间都去看各种书,正课便没有学习好,期末考试竟然多门不及格,便留级了。这自然給我很大的打击!但留级后的又一学期,抗战胜利了。学校迁回三都岛上。

从福安去三都湾,我和同学们必须先步行五十里到县南的赛岐镇,从那里乘小火轮或木帆船沿着富春溪下游的赛江南下,出了白马门的江口才进入三都湾的青山碧海。从福安偏僻的山区来到三都湾,使我顿时心胸开阔,为海湾的宽广和风光的秀丽浩荡而振奋不已。但没有想到学校所在的三都岛,却被日寇破坏得满目疮痍,一片荒芜。岛上小镇所有的房子都被日本军炸平了,只剩下小街道上光秃禿的水泥路,惨不忍睹!我们学校搬回去,岛上唯一完好的建筑是建在半山上的海关洋楼和天主教修道院。因为海关是洋人管的,修道院里住的也是外国的修女,穿着黑袍子,扎着白头巾。

我们学校的高中部只好自己在海边盖了些简易平房。而初中部则借用离三都镇两里路外的、建在半山上的一所没有完工的教堂。同学们来自几个县,大家自己动手铲平坎坷不平的泥土地,当教室;楼上有地板,把堆积的杂物清扫干净,当宿舍。在这艰苦的环境下,新学期我居然期末考了个第一名,老师给我题了“智圆行方,品学兼优”几个字来褒奖我,升到初中三年级上学期,同学们竟把我选为初中部的学生自治会的主席。我开始有了政治觉悟,对旧社会国民党统治越来越感到不满。而当局特务杀害闻一多、李公朴先生,引发全国学生和公众抗议。我们也卷入了抗议的学潮,我被疑为“异党分子”。幸亏有几位老师为我辩护,说我只不过十四五岁的孩子,不可能!这才以旷课论处,迫我离校。没有想到,我后来去福州考上高中,真正参加了地下革命工作。

如今我年已九旬,回忆起来,那时中学教过我的许多老师,仍然历历在目!他们的教导,不仅使我学到许多知识,也塑造了我行事做人、爱国忧民的初步品格。让我一生受用和感激! 

 

01-2 《福安一中赋》(张炯 文)(摄影:肖春辉).jpg

《福安一中赋》(张炯 文)
(摄影:肖春辉)

【著名校友简介】

张炯:福建福安人,三都中学(福安一中前身)1947届初中校友。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和推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方面活跃的组织者、活动家。1958年开始大工程《中国文学史》和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的写作,两部书一直为高等院校的必修教材,先后创办了《当代文学研究丛刊》《作品与争鸣》《诗探索》《评论选刊》《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等刊物。著书13部,主编出书12部。2019年,在母校全体搬迁至溪北洋校区之际,张炯先生将毕生珍藏的古籍及其他各类书籍共3万多册捐赠予福安一中。



教育随笔



省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参赛琐记


郑坛建

费力写下最后一个字,交稿,走出教室,从顶楼下到了操场。这是宁德五中的下午,红墙绿树,天高地阔。我拿出手机一通乱拍,算是立此存照。第二天中午,听着电话那头师父的安慰,我只能故作豁达。下次努力吧!来年再战吗?好在夏薇老师第一时间送来市赛第二名的好消息,把我从渐渐变暗的洞穴中拖出来。晚上,从乱拍的照片中挑了一张,配上了几行字:
错过一季桃红
是为了
看一看
山花烂漫
三月里来桃花艳,然而苦于备赛,迈不出看花的脚步,也缺了赏春的心情。古有董子三年不窥园,今有某人一月不踏青。想想这类比挺可笑。其实只是不想重蹈覆辙,不再错过一路风景罢了。所谓“错过一季桃红”,有这两层意思。就这样,宁德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我的2021年4月19日的朋友圈中落下了帷幕。
结束也是开始,而且是一段漫长的开始。市里安排黄长红老师和李晖老师指导陈琳和我。想到在接下来的半年中,幸得两位名师亲炙,又有伙伴一路同行,内心除了兴奋,竟很狂妄地对自己多了几分期待。
技能比赛共三个项目,片段教学为重头戏,堪称课堂教学中的小品,类似陈佩斯小品的无实物表演。执教者虚拟学生,虚拟师生对话,乃至于虚拟整个课堂教学。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独角戏,是只属于一个人的舞台。选手须克服心理上的种种异样感,否则不容易进入比赛状态。
为了帮助参赛教师找到竞赛感觉,学校在暑假组织大伙集训。台下是黄长红老师、张志强老师、张林华老师,台上我一个唱独角戏——片段教学15分钟,课程问答6分钟。完了之后三位评委轮番点评,点评结束稍作调整再上一遍,然后再点评……黄老师评课是字面意义上的从头到脚,他关注选手的入场步态、衣着发型、板书笔画、语音语调、举手投足,至于教学设计,更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他总说自己评课出言尖锐,但在我看来,这不过因为他已习惯于用评委的眼光来看待青年教师罢了。爱之深则言之切,这切就是直,就是诚。从我于茶余饭后所听的掌故来看,这恐怕已深深地刻入福安一中人的基因。不知道是否这个缘故,志强老师和林华老师亦轮番轰炸,竟无一丝客气。
有了本校集训打底,市里组织的几次演练也越发上道。李晖老师善于把握新课标新精神,评课往往从大处落笔,反复敦促陈琳和我建立片段教学、课程问答和评课的大框架。第一次演练时他就搬出《峨日朵雪峰之侧》这个难题,从诗歌、散文到小说,从新课、复习课到讲评课,告诉我们该走的路都要踏踏实实去踩一遍。几次下来,团队配合越发娴熟。李晖老师看着饱受折磨的我们,笑道:“陈琳是柘荣人中的福安人,坛建是福安人中的柘荣人。”他的意思是福安人鬼精滑头,柘荣人实诚本分,然而身为福安小哥我上课却一板一眼规规矩矩,身为柘荣子民陈琳却排列组合灵活变通。这解释令人绝倒,于戏谑中见真知,与黄老师反复叮嘱我要取长补短的思想亦不谋而合,亦冥冥之中预见了不同的比赛结果。
不论别人如何看待,我都告诉自己是成功的。曾经的努力配得上最终的结果,最终的结果对得起曾经的努力。令人欣喜的是,宁德教师首获福建省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从无至有,化茧成蝶,我有幸一路见证。我想,这应该是成功的另一层含义吧。参赛当日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但这已经是另外一篇文章的事情了。感谢微笑待我的人们,因为有你,愚钝如我,竟也能看看烂漫山花。


2022年4月23日

 

注:郑坛建老师荣获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



散文雅舍



闽东先烈祭

缪恒宾

一百年前,闽东的天空阴霾密布,暗无天日。是你们,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引来了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是你们,像火神祝融教人钻木取火,在昏昏沉沉的夜幕中,擦出一道闪电,划破了黑夜的长空。红色血脉,赓续至今!
闽东骄子马立峰,第一任县委书记陈铁民,为民请命大律师施霖,红色笔杆叶秀番……书生用单薄的肩膀,担起了推翻旧世界的大任。是你们不计生死,前仆后继,甘洒热血写春秋;是你们用信念实践了生前的誓言:“社会尚未安宁,家庭何须建设。人生义在奋斗,观念应抱牺牲。”(叶秀番诗)
一百年前,闽东大地上虫蛇遍布,野兽横行。是你们,用铁一样坚实的脚板,踏破丛生的荆棘,走出一条游击斗争、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之路。是你们,依靠工农群众,创建了党在南方的最后一块红色苏维埃区域。闽东延安,红旗不倒!
铁骨铮铮詹如柏,抗日名将阮英平,畲族山鹰钟日柱,回民英雄丁成潮,闽东江姐李然妹……面对疯狂的日寇,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残酷刑讯,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是你们用意志书写了身后的壮语:“我们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总有一天会胜利!我死了没关系,还有其他人。共产党是杀不完的!”(詹如柏语)
五抗斗争风起云涌,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蓝田暴动打响闽东工农武装斗争第一枪,甘棠暴动先声夺人,赛岐暴动更是威震八闽!标志着工农武装暴动全面展开,为创建闽东苏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畲嫂救曾志义薄云天。舍命九家保,23条纯朴的生命,换来了闽东党组织七个主要领导人生的机会,这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伟大!百丈岩九壮士舍身跳崖,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而变色。
碧血横飞,浩然正气充满天地。“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十几年,崭新的中国巍然屹立。气势如虹。
抛头颅,洒热血。惊天地,泣鬼神!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已逝,英魂永在。
长眠在闽东烈士塔下的只有282人,但在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里,就有一万多名闽东红军战士,四万多名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愿你们的英灵安息。
今天,闽东儿女本着诸位先烈的牺牲精神去为国家奋斗,正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在时代的潮头。
愿闽东先烈的流血斗争史,流传世间,永不磨灭。愿闽东后辈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诗歌回廊



问  月


李  同


怎样才可以见到你的声响

有没有亘古播放的广寒印象

 

怎样才可以听到你的清香

有没有凌越空明的星宿传输

 

即来的三五之夜

山人和岩泉一起期盼

一如天底下的万千物灵

 

海畔音波喧腾

山坳涧流溅翠

松香落入竹影

 

月圆的时候,窗棂溢进波光

案前谱有少陵的韵辙和子瞻的吕律

 

山人做起了碧潭似的梦

潭心映月,情怡如茸如萸



风从哪里来

高一(8)班    刘淑杭
 
风从月亮的弯尖尖上滑下,
在你眼睛里流淌。
风被凤凰的尾巴扫落人间,
于是跟随流星一同寻找它的去处。
 
我在等一颗苹果长成星球,
也在等风穿过云端 
越过潮海,
轻抚你的肩头。
 
因为,你知道风从哪里来。
 
                 (指导老师:张志强)


古风雅韵


时令词两首


陈曼山


惜分飞 · 春暮


漏下斜阳依小院,

墙角枝头懒懒。

风过蛛丝卷,

无聊闲数枝长短。


浊酒一杯愁一片,

心事无端细拣。

记得春风面,

当初相识空相看。



忆王孙 · 谷雨


些儿凉雨滴阶前,

几个残花犹自怜。

时节匆匆百事迁。

莫凭栏,

柳絮纷纷谷雨天。



临江仙· 除夜思三国

张林华

斗酒刘郎箸落,
几回苗圃春风。
仲谋无事在江东。
使君何处往?
谁与论穷通。

年去还怜索索,
岁来又恐匆匆。
烟花入耳万千重。
卷帘人不寐,
愁坐自书空。



习作天地


我战胜了迷茫

初一(9)班  谢羽萱

那天傍晚,云雾散了,散的不止是云雾,还有我心中的迷茫。
教室里鸦雀无声,不绝于耳的只有纸笔摩擦的“刷刷”声以及天花板上旧电风扇的“吱呀”声。
心乱如麻的我倚在窗边,盯着白茫茫的作文纸愣神,越是想集中思绪,思绪越像风儿一般飘远。时间却不等人,在我茫然之际,已有同学写完,瞧见他们密密麻麻的作文纸,我只觉愈发无助,昔日小巧的文字此刻却如巨石般压得我喘不上气。好不容易将思绪捉住,也只是磕磕碰碰写了三两行而已。
窗外的天好是暗沉,云翳染上一身墨色,兴许是云朵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吧。看着看着,一阵哭泣声传入耳,我想去寻那源头,却发现哭的竟是我自己。手中的笔被攥得更紧——我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败北,可又无能为力。
扭头看天,猛地发现天边还有一点光亮未曾被吞没,那儿射出的光,宛如黑暗中的希望,可是这点渺茫的希望也快消逝了,我就这样直勾勾地盯着它,聚精会神地……
出乎意料的是,那点光亮似乎积攒了无限的力量,倏地,将黑暗撕开,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刺眼的光,划破层层云翳而来。这番景象使我惊呆——一点小小的光亮竟有这般强大的力量。
是啊,谁的成长历程中不曾感到迷茫呢?就如同这黑压压的天一样,但只要我们心中还有,像这点点光亮一样的希望、信念,它必将冲破黑暗,照亮我们,照亮我们的心,照亮我们前进的路。何况是正值青春的少年,更应该坚定心中的信念,不负自己地冲破黑暗。天,总是会亮的,在此之前,不去拼搏,又怎是充满朝气的少年呢?
奔跑吧,少年!别畏惧迷茫,去战胜它,去吧!朝着美好的未来努力奔跑吧!
那天傍晚,我没写完作文,但我心中的云雾散了,我也看清了前进的道路——那是一条阳光明媚、满是花香的路。

【点评】

这篇习作最为出彩的,是细腻生动并贯穿全文的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直接深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小作者战胜迷茫的心路历程表现得十分真切。如:“一阵哭泣声传入耳,我想去寻那源头,却发现竟是我自己”仿自《悬崖上的一课》,异曲同工地表达了因迷茫而产生幻觉的心理状态。难能可贵的是,在展现心理变化的同时,还适时穿插室内与窗外的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情随景变,自然而然地烘托出人物心境。结尾“云开雾散”,以景结情,更是巧妙地点明了文章主旨。

(指导老师:林拥锋)




以奋斗之躯书青春之芳华
                   
高一(9)班    雷宇星

青春向阳,不负芳华。先哲梁启超曾言:“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未来吾辈青年唯有接续奋斗,行而不辍,方能续写九州铿锵之华章。

奋斗是即使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坚守内心本真,在黑暗中散发光与热。《平凡的世界》中曾言:“人处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书中讲述的是一代年轻人的成长与奋斗,它凝结着一代人共同的生命记忆,无数平凡人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就如小说主人公孙少平,被生活打击却从未放弃热爱生命,渴望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在那个平凡的世界里,生活不是一场华丽的盛宴,而是维持生存的殊死搏斗,即便是降生悬崖绝壁的野草,也不忘春来时积蓄雨露,绚烂盛放。

奋斗是即使遭受生活的磨难,仍然能够对未来怀着憧憬的那份执着与勇气。在绮纨之岁里志存高远,享受奋斗,方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葳蕤的花朵。在索契冬奥会上摔倒后,外界的质疑如风暴般朝着年仅十九岁的羽生结弦席卷而来,他深知这是生命给予他的磨砺。在困境与挫折面前,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迎生命的洪流而上,用坚持与奋斗以驭逆境,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成就了如今的羽生结弦。人生纵使历经艰难险阻无数,纵使周遭质疑不绝于耳,我们只顾无言奋斗抵御风暴,毅然前行。

奋斗不是喊口号,而应见诸具体行动,在奋斗中锤炼自己。君不见全红蝉在懵懂稚嫩的年纪刻苦训练,终在东京的十米跳台上蜕变成蝶;君不见左思在门阀政治的毒害下不愿向世俗屈服,潜心修炼文章,终以一纸《三都赋》名震天下;君不见张芝在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临池学书的勤勉刻苦、砥砺奋斗使他在书法上青史留名。所以,我们不应害怕挫折,而应该迈出奋斗的脚步去书写独特的篇章。又如,鲁迅深耕文学园地,执笔为剑,仗义为言,致力于唤醒国民精神;史铁生坚毅乐观地面对苦难,积极用文字书写灵魂深处的痛楚与感悟;“月宫一号”的总设计师刘红,致力于研究极端条件下的人类生命保障,在奋斗追梦的路上步履不停……由此观之,苦难不是人生的负资产,艰辛不是未来的绊脚石,只要理想之火不灭、奋斗之志不移,人就可以超越平凡,走向卓越。

歌德说:“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诚如斯言,成长道路上充满未知,我们便在未知中探索,手持一把名为“奋斗”的利刃,划破暗夜,刺向磨难,努力克服所有挫折,在凛冬散尽星河长明的时光里书写青春的芳华。


【点评】

文章围绕“奋斗”这一话题,展开三个层面议论:一二层面分别从“平凡的日子”、“遭受磨难的日子”两个角度来分析论证“人生需要奋斗”这一中心,第三层面则从具体行动角度阐述如何奋斗,结构清晰严谨。文章语言上长短句结合,抒情议论一体,纵横捭阖,文笔畅达,情感丰富;文章以名言开篇,以名言作结,表现出小作者良好的阅读和积累习惯。

(指导老师:王惠)


伴  风

高二(9)班    叶梓桓  


风吹了很久,带着肆意飘扬的银杏,飘进了我的课桌,刹那心神摇曳。

阴沉的天气,却也微风习习。听着本子上有节奏的嗒嗒声,感受着满堂朝气,眨眼间,我便进了那片属于读书人的世外桃源。清脆的铃声,一下子将教室中的同学拉回现实,他们呼朋唤友,七扯八拉,带着青春的动力,冲向那座“圣地”——食堂。身边的声音突然嘈杂,但我依旧无动于衷。待到人群渐渐散去,窗外便响起了羽毛球的呼啸声。从安静又转回安静,好像,什么都没变,班上还有零零散散几个“低头族”。不知道谁突然拍了我的肩膀,我身子一颤,如同惊醒,朋友将手指放在嘴前,示意噤声,又指了指窗外,原来他们已经来了呀!我不情不愿地放下手中笔,跟着他悄悄地离开班级。

风轻轻地吹过,没有带走他们,但他们却已走远。

性子散漫的我,慢慢地跟在他们身后,双手枕着头,抬头看着略带昏暗的天,它不是天青色的幕布,倒像是宣纸,上面的水墨星星点点,伴着风散去,荡去。前面那群人还在为等下吃什么而“大打出手”,互相“踢着皮球”。看着他们玩闹,我的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一切好像都还在,尽管他们渐渐远去,但世间的冷暖,再不是如人饮水。我与他们心对心,他们于我,也不再是风轻而云淡了。

风,飞快掠过我的肩头,顺着发梢,拂面而过,带着沙沙细语。我下意识回头,漫天的银杏,伴风起而落,洋洋洒洒,像一个个符号,从天上缓缓落下,落在那条柏油路上,飘进了教室外的走廊上,带着金色,宣告着,秋之初。

“快走啦!还傻站在那干啥呢?再晚就没饭吃喽!”

一句话将我从漫游的思绪中拉回,一个朋友回过头,拽着我的袖子就往前跑,他们在跑,我也在跑,我跟在他们后面想尽力追上他们。漫天的金黄,大大方方地跟着银杏树,伴着风里的玩闹声,顺着你我之间的思绪,逐渐模糊。天边的云可能淡了些,有些许露出了那张天青色的幕布,这条路上充斥着嘻嘻哈哈的懒散……

春来秋去,不知道多少日子,又熬过一个冬天的银杏树总算不再光秃秃了,一点点绿色爬上了枝头,虽不复满树金黄的过去,但它也在这个春天里,努力地生长着,绿油油的,也煞是可爱。

伴着夕阳的傍晚,你来找我。还记得那天下午,我看着你,你看着我,夕阳西下的霞,洒在你身上。你慵懒地靠着墙,抬着头,听着我的玩笑,不时抬头看着天空,蓝湛的天,带走了笼罩在山头的那抹雾气,大大方方地把翠绿现了出来,证明这是春的痕迹。

记忆中我看着你的侧脸,余晖伴着温柔,风吹起了发丝,带着银杏,刹那心神摇曳。

有的人走了,但是还会回来,友情带着浪漫,顺着银杏树,不再走远,慢慢长大。

我看着桌上的那朵“银杏花”,笑着在心里说:

“不会再走了。”

风伴着鸟啼,可能回来了。


【点评】

文章通过作者与朋友们去食堂这条路上发生的小事,来纪念随时间流走的友情,行文间晕染淡淡的愁绪与感伤。文中的银杏树不仅是友谊的象征,更是作者的一方精神世界,一种祥和自在的生活态度。篇末,“你”的出现,是对未来、对友谊终会归来的期许,这便是刹那间“摇曳的心神”。

文章衔接自然,带着作者的情思,以及对于银杏树的独到见解。漫天银杏洋洋洒洒,回首可望,春去秋来,友人靠着墙,学习之余,有了一隅心灵栖息地。我们用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自在,去等待,等待那些归来的“银杏花。”

(指导老师:连梦玲)


“众”人“奋”楫,时“和”岁丰


高三(20)班    黄  洁

美丽的汉字,如诗如画;深邃的中文,似江似河。从甲骨文到方块字,从颜筋柳骨到苏黄米蔡,一个个汉字,一句句中文,传承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文化基因,凝聚着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精神,也书写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诚然,“人无信不立”,“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敢教日月换新天”……“信”与“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的新青年,我认为“众”、“和”与“奋”更能体现新时代中国青年为民族、为大众而不懈奋斗的蓬勃朝气,也更能体现新时代中国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担当。
 所谓“众”,不是庸庸碌碌“随大流(从众)”的乌合之众,更不是为个体私利而“不择手段”的小人之众。真正的“众”应该具有这样的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的牺牲情怀,与我们新青年应该具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情怀。
近百年来,多少青年之“众”和衷共济,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多少青年之“众”为中华民族的富起来和强起来努力奋斗?在新时代里,多少青年之“众”在疫情中留下驰援的背影?多少青年之“众”勇敢地漫步在科研的顶端?倘若没有这样的“众”,中华民族如何能筑起血肉长城,抵御外敌入侵?倘若没有这样的“众”,我泱泱中华怎能涅槃重生,成为觉醒的雄狮?正是由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在如铁的雄关漫道上稳健前行。
如果说“众”是“奋”的基石,那么“和”就是“奋”的目标。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以和为贵”的传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是“和”。君子和而不同,只有将各自的个性之美“中和”在一起,才能共生出真正的大同之“和”。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众人”合力的“和”,如何会有一个“奋”的美好愿景呢?
人与人不和,会产生隔阂的深渊;国与国不和,则会形成干戈的鸿沟。蔺相如深谙“和”道,以和为贵,消弭了将相的不和,维护了赵国的和平稳定。现今一些国家之间鏖战,局势恶化,不仅破坏了本国经济,还给整个国际环境的“和”带来恶劣的影响。多少“众人”奋斗的成果付诸东流?多少“众人”奋斗的目标变得渺茫?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曾说:“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世界的航船,已经扬起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风帆,我辈青年应该踔厉奋发,一起“奋”楫,让世界的航船更快、更团结地驶向“时和岁丰”的彼岸。

【点评】 
本文由2022年福建省高三质检考场作文升格而来,紧扣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有对汉字精神的领会,有对选择意图的说明,还有对新青年使命担当的理解,是一篇符合立德树人目标的充满正能量的好文章。升格的过程中,作者着力在发展等级上下工夫,例如,在深刻方面,作者通过“优中选优”突显自己“众、和、奋”的选择;又如,在丰富方面,作者化用或引用了大量的诗句、文句使素材丰富;再如,在文采方面,作者综合运用了阐释句、反问句、排比句、对称句、比喻句等让句法多样。这些努力无不具体而示范性地回答了一个问题——“考完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作文呢?”
(指导老师:张林华)
 



五育通感


啊,溪北洋


摄影:肖春辉    配诗:张志强

11缩 新校区(肖春辉).jpg


我们站在宽广美丽的溪北洋
眼睛不禁闪烁光芒
簇新的操场涌动青春的激情
高大的教学楼群托举高远的理想
 
啊   溪北洋
我爱你唤醒春天的啼鸟
爱你催人奋进的钟楼鸣响
爱你晓风里星辉下
树影轻摇    淡淡花香
爱你“福安一中赋”里抒写的
百廿年教育历史
长河奔流不息
浪花洄漩激荡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雕塑


李耿


13 雕塑《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李耿).jpg

材质:铸铜  

规格:105cm×65cm×120 cm

本作品在福建省雕塑学会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主题雕塑作品展中获得银奖。


【雕塑人物介绍】
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国隐姓埋名三十年,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故塑像颂之。



供   稿福安一中《灵谷文苑》编辑部

刊名设计|刘江楠

封面设计|何   俊

初   审陈曼山

复   审陈   雄

终   审陈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