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环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式,即以问题为任务和途径、以评价为手段,驱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高效教学。如图示:
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是:
1.先学先行环节
【学的要求】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学案》的要求,在课前完成自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课文和核心知识(读、议、梳、思等),并限时、独立完成自测题和探究实践活动(练、做、研等);
(2)通过先学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
(3)科学用好课外时间,将学习的重心前移,根据自己实际安排。
(4)合理分配各科先学时间,处理好先学与课后作业的关系,当先学任务与课后作业发生矛盾时,优先完成先学任务。
(5)学生在先学环节的表现,纳入学业过程评价,记入模块成绩。
【教的要求】
(1)先学任务一定要布置得明确具体,用好《预学案》,要采取办法落实先学完成的情况并纳入学业成绩过程评价范围,提倡批改自测题,特别是数理化。
(2)指导并督促学生合理安排课前先学时间,处理好各学科时间分配以及先学与课后作业的矛盾,必要时由年段或班主任组织任课老师进行协调,还有取得家长配合。
(3)各学科在学期初给学生印发学期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
2. 问题反馈环节
◎课内辅助环节
①出示(或板书)课题。用简练语言或较短情境引入,引出课题,或板书课题。
②出示学习目标。用多媒体(或板书)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激发学习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学习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目标要具体,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目了然。
【反馈形式】
(1)问题反馈包括检测、检查、汇报、批改和演示等反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该使用什么反馈形式最好,由年段教研组集体备课时确定。如有批改自测题的就可以不用课堂检测,但一定要反馈,一定要掌握学情。
(2)检测反馈形式分为检测和反馈两个步骤。
第一步 检测——就是教师通过书面检测或板演与书面检测相结合等形式检查学生先学情况,充分引发暴露学生先学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 反馈——就是通过学生互查、互批互改、错误率统计等手段了解反馈学生检测的情况,总结梳理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3) 检查反馈形式就是在课前通过抽查、全面检查学生完成《预学案》特别是自测题的情况,获取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信息,总结梳理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4)汇报反馈形式应该与落实课前先学相结合,设计反馈表事先发给学科长,由学科长在课前收集汇总小组同学先学时发现的问题和先学完成情况,上课时在全班汇报反馈。然后,就是根据学科长的汇报,总结梳理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5)批改反馈形式就是课前收集学生的自测题进行批改,获取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信息,总结梳理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学的要求】
(1)课堂检测必须限时、独立完成,不看书,不讨论。
(2)不管使用何种反馈形式,学生都必须要积极主动真实地暴露问题、提出问题,不要掩藏问题。
【教的要求】
(1)课堂检测题不得课前发放,检测时教师必须巡视教室,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纠正学生的违规行为。
(2)课堂检测只为暴露问题,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要耗时间去评讲,要带着问题进入互动研讨环节。
(3)反馈过程要注意发挥班级学术委员会、学习小组和学科长的作用,反馈的必须是整个小组的问题,暴露的是多数人的问题。
(4)灵活运用多种反馈形式,如果不能使用课堂检测题进行反馈的,应该运用其他形式。有时教学内容较多,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反馈形式。
(5)学生反馈暴露的问题较多或者比较零散时,教师应该即时进行梳理,归纳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3. 互动研讨即后教环节
【实施步骤】包括合作学习、点拨讲解和归纳拓展等。
◎合作学习
对于反馈的有价值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帮互学,生生互动,“兵教兵”,必要时可以组织班级讨论,引导学得好的小组解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学的要求]
(1)积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不要游离于小组之外;要主动帮助不会的同学,实现先懂带后懂,在解决问题中共同提高。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状况,纳入学业过程评价,记入模块成绩。
[教的要求]
(1)讨论目标明确,讨论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思维性,要把检测错误率高的题目转化成有价值的讨论题;
(2)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要随意抢断学生的发言,要关注学情;
(3)在倾听的过程中主动介入,转换角色,通过口头语言适时点拨、评判或启发,优化观点,拓宽学生思路,要引导学生由情境互动向思维互动的提升。
(4)要巡视教室,有效组织讨论,纠正违规行为和消极态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地提出问题,表达看法,特别是胆子较小的学生。
(5)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促使学生实现互帮互学、“兵教兵”。
(6)合作学习完成后要进行再反馈,归类总结出合作学习后多数学生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7)合作学习可以在问题反馈之后,还可以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
[管理要求]
(1)年段长和班主任要加强和完善班级学术委员会和学习小组的管理机制建设;
(2)加强小组思想文化建设,增强小组凝聚力;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开展班级和年段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点拨讲解与归纳拓展
生生互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点拨讲解即师生互动来解决,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
在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找出规律,建构知识树(结构),做到条理清晰,思维层次分明,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必要时,依据高考要求和学段学情做适当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教的要求]
(1)必须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仍然面面俱到,系统讲授,那就失去了让学生先学和反馈的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
(2)在针对问题进行教学时,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继续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这是更深层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的能力。
(3)对于无法进行互动的内容,应由教师讲授,而且要讲好、讲透,讲授应该是对学生的问题做有重点的、有序的归类讲解,而不是逐题评讲。
(4)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课堂讲授应该首先考虑多数学生的利益,对于个别或少数学生的问题应该留在课后辅导解决。
(5)该演示的应该演示,该实验的应该实验,不能用互动代替实验。
(6)备课要求:一要吃透课标、考纲和教材,广泛阅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二要转换角色,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备有效组织互动的技巧和方法;三要备在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如何有重点的、有序的进行归类梳理和讲解,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四要备好规律性的知识和知识树及其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备好引导学生提升理论、找出规律的方法和策略,备好需要拓展的问题与知识及其方法。
(7)要注意掌握教学难度,特别是高一新生,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浅,要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的错误观念。
[学的要求]
(1)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质疑,与教师互动,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教师。
(2)主动进行知识梳理,建构知识体系,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纳入学业过程评价,记入模块成绩。
4. 当堂训练巩固环节
【学的要求】限时、独立完成,不讨论,不看书。数理化的必做题、选做题,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完成。
【教的要求】
(1)控制时间(5-10分钟以内),不干扰学生,不辅导学生做题,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要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作业。
(2)当堂训练题必须覆盖本课时所有知识点,对于学生自己学会老师不讲的知识点和课堂检测题没有覆盖的知识点,一定要训练题。
(3)如发现学生训练中的错误,可采用适当方式个别辅导。
(4)如果时间允许,当堂训练的内容可以当堂讲评,如果时间不允许当堂讲评,应该交来批改。
(5)简要评价。课堂结束时,教师应该用三言两语对课堂做简要评价,对课堂上表现好的学习小组和学生给予表扬。
5. 拓展提升环节
【教的要求】
(1)课改后的课后作业只能是课改前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能按照课改前的思维来布置作业,要精选题目,严格控制课后作业量和难度。
(2)课前自测题也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抓好落实,不能只重课后作业。
(3)当课后作业与课前先学任务发生矛盾时,一定要允许并引导学生优先完成先学任务(不适合先学后教的内容除外)
(4)课后作业要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需要,落实必做和选做得分层要求,允许并指导学生选择完成。
(5)该布置探究活动与实践活动作业的应该布置,并想办法落实。
【学的要求】
(1)明确作业的种类、目的和作用,积极主动独立完成阅读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探究作业。
(2)正确运用网络帮助学习,学习课堂和教材中学不到的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但不要到网络抄袭形成答案,严防沉迷网络。
(3)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完成不同层次的适量作业。不要盲目贪多,要精益求精,要在思考的状态下做作业,要阶段性地对作业进行梳理反思,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做作业的机器。
(4)当课后作业与课前先学任务发生矛盾时,一定要优先完成先学任务。